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不一樣月光喝醉酒隨便亂講



不到三個月內進去電影院四次,大概打破我生平紀錄了..即使在沒有迷片時代,我也沒到電影院那麼頻繁,進入迷片時代,一年能走去電影院一次算很了不得的事蹟了。
不過跟牽阮的手,賽德克相比,不一樣的月光算是很平靜的觀賞經驗,少了政治文化上壓迫的激昂控訴,月光只是平淡又隱晦的呈現目前原住民的經濟困境,以及這經濟困境又如何危急自身文化的認同。其實這三部片子談得主題根本上是一樣的,都環繞在社會中弱勢者的認同問題與生存之道,不過前二者是流血流汗,義無反顧的抗拒巨大的政治權力結構,月光則是無可奈何與既有的經濟結構妥協並從中找尋自己生存之道。
月光戲外戲內的主軸都是尋根,尋根是長期以來經濟弱勢迫使族人遠走他鄉的結果,也反應了導演反思自己族群處境,因而回到自己故鄉追求自己族群文化認同的企圖。對導演而言,這種文化認同的尋根或許是一種舒緩經濟困境的手段。阿公他們那一代被迫遷離山上的部落來到山腳(我猜原因應該是政治上的原因,電影沒講),遠離他們的世代居住的故土,對於阿公而言就是文化認同上的根被拔掉了,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被迫離開山腳到台北是因為經濟上的關係,要過好一點生活就要到台北去,要不然留在部落就像男主角的媽罵小孩只愛打獵不讀書以後會沒前途,順便酸了一下插嘴的爸爸,不要落得跟(留在部落的)爸爸一樣沒前途。所以對第三代而言,想辦法出外讀大學成為重要的人生目標,不論是學姐用功讀書暫且放棄感情的追求,或是不得已努力踢好足球以保送大學,還是像男主角好朋友阿國的爸爸一直要小孩來台北讀書才考得上大學。
這三個人對於這種必須離開部落都有不同的困惑與情緒。學姐看似最沒問題,最順從追求好前途的邏輯,但也是最無奈與悲哀的,我想他對男主角講出以後不要來找我這段話時,我想他心應該在淌血吧,不得已才說出這麼無情的話,從最後阿公喪禮那段來看,他還是很愛男主角的。男主角則徘徊在打獵的傳統文化認同與踢好足球上大學之間的矛盾,酷愛打獵的他大概很難接受當今社會單靠打獵是不能養活自己的。阿國則是最明顯受到台北與部落之間張力的糾結,喜好部落生活的他雖然一直抗拒家人要他離開部落北上讀書的壓力,最後還是乖乖就範準備包袱收一收去台北,還演出神隱記讓男主角嚇死了。不過這些困惑與不安的情緒最後在陪伴阿公上山找老部落以及阿公(尋根後了償心願)的死去後得到舒緩。
但老實講我覺得根本問題還是沒解決,尋根就像定錨一樣,只是讓主角們理解自己來自哪裡,是什麼人,給了自己生活一個意義,一個方向,即使遭受挫折與困境也不會困惑與迷失,但原住民在整個社會上的弱勢依然如舊。而尋根的重要功能在於讓原住民在社會經濟上掙扎努力時還能維持自我文化根源,即使遠離了故土,仍能透過尋根方式來找回自己的身份認同。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話說我這個剛走人的老闆

其實這老闆作為主管..我並不討厭..算是比較有彈性與能溝通..但這種彈性與好溝通其實是來自於他的缺點..因為公司屬性特殊....要作我們公司老闆的位置並不是誰都可以....是有特殊限定資格的..但這位老板剛好又不具備這種特殊資格...他表現出來的彈性與溝通一方面來自於他對於媒體公關的重視,但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彌補這種資格的欠缺...因為他對我們公司面處理的產業完全不熟..或說根本不是圈內人..他來時被看衰也是這種原因..因為他跟業界完全沒有淵源...然而我們這個業界又是大砲特別多..文人相輕相當嚴重的一個市場...業界雖小...但山頭林立..互有地盤.但又有各種合縱聯合與重疊之處..作為本公司老闆如果沒有在這業界有一定耕耘並建立人脈...很難掌握拿捏這個產業生態..並找到一個合適的立足點

歷任老闆行事作風有爭議的很多..踩了地雷也很多...但與這位老闆狀況截然不同...因為他們來自業界..之所以採到地雷並不是因為無知小白兔誤闖森林,而是為了貫徹本身的目標與政策理念,雖然在業者會有反對者但也會有支持者,所以他們踩地雷後是造成業界之間的對立,而不是被業界圍剿...這就是這位老闆跟歷任老闆最大差異,我們所處的產業本來就是充滿意識形態的衝突..業界沒有所謂的共識區域..不管是保守還是前進的..本土的還是外來的...我們公司任何作為.總是會有反對的聲音..也會有支持者...
但是這位老闆並不了解這一點...他非常重視媒體公關.希望作的任何事情都能得到大家支持,或者不要有激烈反對出現,但結果卻犯了一個大失誤..這失誤因為他不是來自於業界....對產業的陌生使得他需要仰賴業界專家...但不是每個專家都想作這種事..畢竟這業界很講究格調與獨立性...不喜歡弄髒自己手...所以會作這種事情的業界專家通常也都是OOXX(請自行想像填入)..所以老闆取得業界的資訊管道非常狹窄...剛好這位專家又很有名又有意願親近他..他就以為這個專家就代表業界,講的就是業界的意見..找他其實就代表尊重這個業界的主流意見..但實情並不然....他對業界生態與運作的了解其實時相當扭曲與狹隘的..

其實當我看到協力廠商..第一個想得就是google這些協力廠商跟其他業界公司的關係,正如我想得..其實都有關係..成員出身經歷也都是各大公司都有...不只是這位業界專家的協力廠商也是其他大公司的協力廠商...因為我的業務關係涉及那些協力廠商的工作領域...大概知道這些協力廠商的業界很小..因為市場不大...大家都有關係..不是師徒就是朋友或是長期合作夥伴...不同公司可能成員互相重疊....而我們公司跟地方上的分公司資源是支撐這業界最主要的來源。
然後就這樣...不要問我意見了